几日前看了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在1948年导演的电影《夺魂索》(Rope)。这部电影是希区柯克所执导的第一部彩色电影,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尝试连续长镜头拍摄。全片长约80分钟,由于拍摄技术限制分为了十个部分摄制。电影中需要涉及到胶卷切换的场景都通过拍摄演员背影等方式巧妙地连接,使整部电影看起来就像是真正的一镜到底。 电影剧情涉及到最重要的三个人物是Rupert Cadell,Phillip Morgan和Brandon Shaw。其中,Rupert Cadell是两外两人在大学时期的老师。Rupert本人深受尼采的“超人说”所影响,这在电影中所反映出的最中心的一个观点是“人类是不平等的”。如尼采所表达的观点,这个世界上存在弱者和强者。强者和弱者的存在本身可以起源于很多不同的原因,也可以是各方个面的,比如智力上的不平等和出生的家庭等等。基于这样的不平等,弱者和强者一生所能达到的高度也是不同的。而弱者为了限制强者,制约其发展,创造出了所谓的“道德”。强者限于“道德”,将会被迫,抑或这主动地放弃一些可得利益,使得弱者和强者的发展不会有过大的反差。在尼采分析的这个现实中,他提出了一种超越一般人的存在,称之为超人(Übermensch)。(翻译是一种很玄的东西...)。超人与一般人的不同在于,他们是不需要遵守所谓“人的道德”的。而一般的人,无论创造“道德”的是哪一方,不论是强者还是弱者都需要遵守“道德”。可想,如果有那样的一群所谓超人存在,那么那些发展自强者的超人必定可以获取高于他们所能获取的利益而得到更大的发展。在一个超人的社会中,弱者是不会得到同情以及道德的庇护的。这样一来,弱者唯一的结局就是灭亡。不过,在尼采的超人学说中,并没有探讨涉及到法律的问题。假设法律最初并非起源于道德,那么超人们仍然可以受制于法律。这让我想到卢梭所说的“Man is born free; and everywhere he is in chains”。这样的Chain可以是法律可以是道德,总而言之在一个有秩序的社会中,这样的Chain是存在的,尽管我们仍然可以argue它的必要性。所以简而言之,超人是一群可以蔑视,甚至完全无视这些Chain的人。
Category: Movies
电影《活着》(1994) 观后感
凌晨,和室友一起看了张艺谋导演,1994年上映的电影《活着》。这部电影被赞誉是张艺谋最出色的作品, 同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和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齐名, 并称国语电影的三大巅峰。 《活着》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 是余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作品。 在开始讲电影《活着》之前,我想先聊一聊自己所读到的余华。只看过两部余华的作品,《兄弟》和《第七天》。 余华的几部小说都是通过第一视角描写一个故事,有的前后跨越几个年代,比如《活着》,有的则描写短短的一周发生的事件,比如《第七天》。不论整个故事前后跨越多长,也不管时代背景,这些故事给我们展现的不外乎生活的无奈和现实的冰冷。这几部中,最有特色的个人认为是《第七天》。这部小说是从一个已逝之人的角度讲述他生前的故事,也从他死后遇到的人和事来论述生活的荒诞(看的时候有想到《可爱的骨头》哈哈)。总之,在看电影之前已经基本上可以了解到电影的基本曲调。像余华其他的小说一样,《活着》一定不会是一部让人看得很开心的电影。 现在来说说电影。因为没有看过原著,所以以下内容都是基于电影的探讨。虽然故事本身有很多支线,但是本文会只会跟进徐福贵的一生,概括主线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