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五,就有熬夜的嗜好。也不知算是天马星空的放纵,还是无所事事的从容...
公司年终评级分为五档,一档最好,五档最差。基本上除了第五档以外,前四档都算是合格的员工。今天刚刚收到组里老板的正式邮件,说所有新入职的员工第一次评级都只有两档,要么是过关,要么是第五档。这也意味着,不出意外的话,所有新人第一次的年终奖金额应该都是差不多的。
其实,讲道理,这个政策还是蛮合理的。毕竟从我们入职到第一次评级也就半年左右的时间,每个人真正在工作中的表现和被安排的项目有很大的联系;因为在不同的项目里,一个新人所承担的职责可能都不太一样,这也意味着每个人在前期所展现自己优势的概率有很大的随机性。再加上,老板说每个人应该到头来都可以拿到和二档差不多的年终奖(正式评级的时候,拿到一二档的比例应该也就百分之三十),听起来好像也是个不错的主意。毕竟,如果硬要评的话,我们这群新人估计也最多只有一两个人能拿一档,而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一定能拿一档,因此谁也不会觉得现在统一二档的政策会让自己亏了吧。
不过,内心还是觉得有点儿可惜。倒也真不是觉得自己会拿一档(就算拿了,最后得到的奖金也不会多到哪里去),而是觉得之前已经习惯了在学校里有分数有排名、有明确的竞争标准的环境,现在到了公司里,却要等到一年多之后才能有真正的评级,内心有点儿失落以及没有安全感吧。但话又说回来,知道了真正的评级又能怎样呢?组里的领导们也是明确说过,评级好和升职加薪是两码事;评级高只意味着在现在的职位做得很好,但不代表着你就有能力胜任下个职位呀。这一点我是认同的,因为在我看来,我们这个行业不同级别的能力要求还蛮不一样的。比如,底层是分析者,中层是管理者,高层嘛 ...... 就是销售员。
无论是评级绩效也好,还是升职加薪也罢,更多的无非是想要得到外界的认可。组内的反馈气氛还是很不错的,有的时候虽然和一个经理只工作了几天,到最后也还是可以两个人坐在一起聊半个小时的反馈。大多数情况下,每个人在反馈里也都可以得到蛮客观真实又有建设性的建议。我也从自己之前得到的各种反馈中受益匪浅;但说实话,我在反馈时时常想问却从来没有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我和其他同级别的人相比,怎么样?估计即使问了,对方也很难回答。而迄今为止,我所得到的最接近这个意思的反馈大概就是:“在xx领域,你的表现超过了我对这个级别的人的期待”的话。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板,所以每个人都会在某一个任务上做得比平均水平好。因此,这也不算是特别大的认可吧。
现在想想,自己已经正式入职四个多月了。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经熟知了在组里摸爬滚打的技巧,也更不知道当我确定自己在这里过得好或不好的时候各应该去往何方。有时觉得,咨询行业的career ladder是从升到合伙人那天开始的 - 因为之前好像都是在打杂;并且也确实是从partner以后,才会有部门领导、领域负责人、地区CEO这些其他企业里会一点点升上去的职衔。可就算当了合伙人,大多数情况下,这一生也不过普普通通吧。
也许人生的意义远大于事业上的贡献吧。可有时也总觉得,倘若是未能激发出自己所有的潜能,或者说有一种“我可以胜任更多”的感觉的话,总还是有一些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