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生活就该开开心心的,追名逐利终是一场空。古往今来定有不少哲人抱有这样的想法,也定有事业有成返璞归真的企业家如此感悟。比如叔本华就认为痛苦来源于无法被满足的欲望,想要快乐,就要抛弃欲望。在学生时代早期,我的快乐来自于娱乐欲望的被满足;学生时代中期,我的快乐来自于求知欲和虚荣心的满足;在大学快要踏出学生时代了,曾经简简单单的欲望已经变得纷繁复杂。想要物质享受,想要精神追求,想要美女作伴,想要朋友陪酒。The curse of knowledge, 当了解到一种新的状态或者thing的存在,就很难再无视掉它。所以在某些阶段之前,我们活得越久,接触得越多,心底的欲望就越是多样。
从小到大泡在一群优秀的人中间,我看到周围不少人都能达成各种各样的societal measure of success。不知道这样的我们是否还对生活充满激情。在我看来,对生活的激情若是理智的,则必定是需要维持的。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若不是傻呵呵就必定需要有part of life让ta能获得快乐和满足。且不说快乐是否是种欲望,又或者这part of life满足的是什么,暂且模糊地去理解。这可能是一个人,可能是一份事业,可能是一个兴趣爱好,也或者是一种状态。
年当24,我还在迷茫,我还在探索。有些深刻的问题一个人终其一生必定要尝试回答。这个答案不需要完美,不需要无可反驳,它只要make sense to yourself。比如:我为什么而活着,我该怎样地活着。
今天久违地跟晨烟聊天,聊到爸妈希望我尽快回国在杭州找一份能糊口却轻松的活儿。这,我定然是不会听的。爸妈说得没错,没有必要为了物质追求去消耗健康。不过,这只是另一个我理解却又不理解的大道理而已。诚然,也许三十年后的一天我会回头看,觉得自己不如早早停止拼命去换那简单的快乐。不过这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是我先有所感悟,还是追名逐利使我有所感悟?在我看来,前人的经验和领悟给你思考的角度,但最终需要自己的经历去让自己真正接受那感悟。看书接受的哲人思想是不扎实的,过早的成熟和过早地看破世俗也未必就是好的。也许人就应该在适合的年纪做合适的事情。二十岁三十岁,我应当追名逐利,去领会什么才是是非成败转头空。
Agreed with the late line. One point I have been thinking about recently: the joy and satisfaction of being a billionaire may not necessarily be superior to that of being a millionaire or just somebody with decent life, but it is definitely different, especially when looking beyond our own lives.
As long as the pursuit of 'more' does not come at the expense of others (at least not directly/intentionally) or cause too much personal anxiety, why not t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