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自己总是在憧憬得不到的东西。
比如之前看上了一款杯子学校旁边的星巴克却卖完了 我就可以跑遍十几家星巴克 而故事的结局是我依旧没有买到 于是从此对它念念不忘。
比如看到上了大学的同学带上了大桥高中的校服和作业本以纪念高中时光 突然后悔自己当年无情地离开 突然想回到记忆中的红楼找到我所期待的青春。
可是我也知道 也许我执念的杯子并没有那么好看 也许高中的生活并没有我所以为的那么美好。 可是依旧会傻傻地渴望着 遗憾着自己得不到。
之前跟人讨论这种想法的缘由 唯一plausible 的解释大概是 得不到是因为争抢的人太多 这种competition就更让自己觉得喜欢的东西是美好的是值得追寻的。
诚然这不是一个严密的解释,但这样的解释至少让我觉得自己的执念不完全只是一时兴起。起码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过去的岁月里甚少有我真正想要而得不到的东西,大概就是这种好运养成了内心深处的骄傲任性,总是理所应当的以为自己有能力有资格得到想要的东西,从具体的一个奖项一个成绩,到难以量化的别人的认可和赞誉。后来慢慢才明白是自己眼界太窄,太自以为是。这个世界上不仅有很多比自己更优秀更努力的人为了同样的东西努力着,还有更多自己无法控制的因素,比如天赋,比如运气。很多条件注定了我很难得到一些我想要的东西,在学会接受这个现实之前难免会不甘心会挣扎。慢慢的,失去和错过成了习惯,被迫接受人生中的一些不完美。
其实自己大概是个很理性的人吧,擅长分析利弊并说服别人,或者说让他们相信我的观念。于是帮别人做出过一次又一次的决定,每一次我都会选择用相当utilitairian 的framework of thinking 去判断怎样的决定会产生最好的结果,也会告诉别人怎样去想一些事情才会让自己最舒服。
可是呢,这么擅长帮别人去抉择,去改变别人的想法的我,内心却比谁都固执。
如果可以给自己做出最rational的决定,我便不会为了一个我知道很可能买不到的杯子走这么远的路
如果可以说服自己,我大概会相信留在国内是弊大于利的,我不会愿意在同一个地方同一群人中间再呆三年,把自己的时间给应试教育。
可是这些rational的想法又有什么用呢?到头来我依旧会莫名其妙地认为我得不到的那些东西其实是最好的,会继续固执地期待着渴望着。人说到底还是感性的生物吧?
大概这种执念未必是坏事
毕竟 真正过去的无法改变的得不到的只是生命中的一部分,更多的时候,我们会面对很多眼前暂时得不到的东西。大概就是这种信念支撑着一个人去坚持去走过最黑暗艰难的岁月的。
也许会有一天,苦尽甘来,得到了自己心心念念想要的。
又也许到了那一天,发现很多东西并没有自己想象的这么好,失望大于快乐。
可这些都不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曾经憧憬过,坚持过,相信过,这一切已经是一个没有什么可以遗憾的体验了。付出没有回报这种事情,纵然心酸,却是生活常态,大概习惯就好了
所以呀 对于那些我再无可能得到的东西 我愿意相信它们是最好的。
对于那些眼前飘渺不定难以得到的 我也愿意去追逐去坚持
我得到的都是侥幸呀 我失去的都是人生。
能够有执念很美好,它既是方向、也是动力。不晓得从何时起,我喜欢上了这么一句话:“得之是幸 不得是命”----感觉和本文的结尾有些类似。可是喜欢上这句话后的我并没有像笔者一样“愿意去追逐去坚持”;相反,我觉得“命里无时莫强求”,与其去为了那些虚无缥缈的理想和愿望而奋斗,倒不如接受眼下真真切切的现实。我放弃了执念,选择随遇而安。
但我依旧很羡慕那些有执念的人,因为我觉得能够“固执地期待和渴望”并为之努力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就像笔者所提到的那样,体验过就没有什么遗憾了。其实我也可以争辩,如果我本无任何所求,即使没有任何体验也会无憾;在我看来,这个任性的反驳虽算不上是无力,可显得苍白。且不说人是否能做到无所求,就算做到了,两种无憾的人生也是截然不同的。拥有更多体验的人生,会更加真实和精彩。
我很喜欢这篇文章,也很欣赏笔者的人生态度,然而我对文中所提的执念的缘由不敢苟同。毕竟,不是每个人所执念的东西都是万众期待的。也许,执念就是我们基因的一部分,所谓的“一时兴起”也不过是我们潜在的特质被外界的因素刺激了而已。我们天生执念,并不是为了在现实中得到最好,而是使我们自己可以在追求执念的今生去体验诸多美好。
【附:想想自己真是有些self-contradictory:一面说自己放弃执念,一面又说执念是与生俱来的。如果硬要给自己打个圆场的话,那我想自己可能并没有真正地放弃执念吧。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何我依旧喜欢和欣赏有执念的人呢~】